竹缠绕复合管是近年来中国竹产业聚力发展的新产品之一,也是国家鼓励在工业生产领域和建筑建材领域使用的“以竹代塑”产品。近日,一条凝聚中国林业集团科研人员心血、历经匠心打磨的竹缠绕生产线,正载誉启航发往珠海。这标志着中国林业集团竹缠绕新型产线即将正式投入生产应用,以科技之力为绿色低碳未来发展按下加速键!
▲ 装车现场
一般来说,竹缠绕复合管的工业化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的高低和产品推广应用普及程度与其生产设备成套装备制造水平息息相关。
▲ 竹缠绕全新生产线装车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背景下,中林竹缠绕研发团队凭借多年深耕竹缠绕产业研发经历,结合竹缠绕复合管产品特点、市场需求、产业发展规律,通过生产设备模块标准化、连接优化设计、模块集成化、自动化控制与数据采集,以及加装环保设施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攻关,自主开发出新一代具有绿色化、自动化、智能化竹缠绕复合管生产设备成套装备(中国林业集团竹缠绕全新研发生产线),从而大大提高竹缠绕复合管的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以及提高竹缠绕复合管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该中国林业集团竹缠绕全新研发生产线具有高新技术突破、带动竹缠绕复合管产业发展、市场潜力较大等突出特点。
中国林业集团竹缠绕全新研发生产线的顺利研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一是该产线为构建竹缠绕复合管绿色制造体系提供了基础设施,有助于推动竹缠绕复合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该产线顺利研制表明了中国林业集团具备较强的自主开发设计与制造竹缠绕重大技术装备的能力,也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竹缠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设计开发、委托生产制造、直供产业基地客户的良好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之路。
▲ 竹缠绕全新生产线装车
竹缠绕技术自诞生起,就将 “绿色” 基因深植其中。其核心原料竹子,凭借3-5年成材的超高速生长周期,成为自然界中可再生资源的典范。每公顷竹林每年可吸收约12吨二氧化碳,宛如一座座天然的“碳汇工厂”。竹材加工废料的循环利用,更让资源实现“零浪费”,从源头上为低碳发展筑牢根基。
在生产加工环节,竹缠绕产品的节能减碳效果显著。根据以往数据统计,单位长度竹缠绕复合管的生产全过程能耗仅为54.9 kgce/m,分别比焊接钢管、塑料管、球墨铸铁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节能77.6%、64.2%、77.3%、38.2%、32.2%。从单位长度管道生产全过程碳排放来看,竹缠绕复合管也最低,仅为125.7 kgCO₂/m,分别比焊接钢管、塑料管、球墨铸铁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减碳485.8 kgCO₂/m、225.5 kgCO₂/m、487.3 kgCO₂/m、159.0 kgCO₂/m、149.4 kgCO₂/m,以绝对优势领跑绿色新材赛道。
▲ 竹缠绕复合管试制过程
在产品实际应用层面中,中林竹缠绕复合材料在多个重要项目崭露头角,成为绿色工程建设的标杆。2022年12月,中林竹缠绕复合管道首次亮相烟台蓬莱区新港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为烟台市低碳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动能;2023年10月,DN600规格的中林竹缠绕复合管道又在烟台芝罘区芝罘湾一期市政工程建设中敷设,凭借出色的性能和环保优势,成为当地绿色工程建设的样板工程;2025年5月,经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推荐,中林竹缠绕复合管成功应用于国网浙江越州±800千伏换流站竹缠绕生活污水排水管道工程,为电力工程建设提供了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绿色解决方案。以竹缠绕复合管产品为例,其安装速度远超传统管道,施工周期可缩短30%以上,节省人力与能源成本,且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助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随着竹缠绕全新生产线正式下线,中国林业集团将继续通过“自建示范工厂、合作建厂+专利授权”的方式,对已有的300余项专利进行对外授权、输出设备及技术服务,在国内主要竹产区和重点区域进行生产与市场布局,有效带动竹产业一、二、三产快速联动,助力国家“双碳”、“以竹代塑”、乡村振兴等战略目标的实现。
这条凝聚无数智慧与汗水的生产线,不仅是竹缠绕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有力见证,更标志着“以竹代塑”工业产业迎来全新起点。它承载着绿色发展的使命与希望,即将在实践中绽放光芒。期待它在珠海及更广阔的天地间,为绿色发展“竹”入强劲动力,书写低碳时代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