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精准计量林草碳汇能力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发布时间:2022-09-09 来源:

森林、草原和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碳储量和碳汇能力贡献最大的生态系统,实现林草生物量与碳汇精准估算,助力林草资源经营管理,是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第三届中国林草计算机应用大会分会场六以“林草生物量与碳汇估算”为主题,紧扣双碳目标,为与会专家、学者和相关研究生提供了森林碳汇监测、计量与实现的探讨交流平台。分会场报告由福建农林大学余坤勇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张王菲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国内30多个院校、科研院所100多人次参与交流讨论。

森林和草原是增强碳汇功能的主要方面,如何科学计量林草、特别是森林的碳汇量,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是当前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碳汇计量、核算、监测、核证等过程较复杂,使用遥感、人工智能、模型模拟等新技术代替传统测量方式,为国家提供准确、可靠的林草碳汇数据,对于降低碳汇调查监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浙江农林大学胡军国教授从植被土壤呼吸方面出发,分享了密闭气室对土壤呼吸监测的低估效应,重点介绍开放型土壤呼吸监测方法,并总结土壤呼吸智能监测与评价方法。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信息研究所何友均研究员针对我国碳市场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从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为完善我国林业碳汇交易制度提供辅助决策。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李海奎研究员以乔木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碳库为对象,基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分层角度,探讨样地尺度的碳储量估测方法,实现全国乔木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的估测,预测不同经营情景下未来碳汇潜力,为国家和地方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福建师范大学陆灯盛教授分享了当前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建模研究方法,介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森林生物量Landsat, SAR, Lidar等遥感数据的估测建模方法和存在问题,提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建模相关建议,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精度提升提供思路。

南京加林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刘国良博士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建设需求,分析了经营措施对森林资源碳汇能力的影响,提出数字化模型与碳汇云平台对林业碳汇测算的支撑作用,并介绍研发的中国数字林业与碳汇云平台http://forestcloud.cn可实现的功能及对碳汇估算的作用,为各省与国家的双碳目标建设提供辅助。

东北林业大学李林辉讲师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为例,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多期的资源调查数据,建立区域的碳汇大数据平台。

西南林业大学陆驰博士分享了用单木生物量水平分布模型与抽样方法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生物量估算方法。

南京林业大学田雷博士整合了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与权衡综合评价(InVEST)模型,评估了广东LUCC和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卢灵锋硕士以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单一木材经营和碳汇木材复合经营的不同经营目标下的杉木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碳汇成本以及林地期望价值,分析不同碳价格和贴现率变动的敏感性变化。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宋柯馨硕士以MODIS影像为数据源,结合西藏自治区实测样地的AGB数据,探讨了研究区草地AGB机器学习模型估测及空间分布制图方法。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