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张炜: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

发布时间:2022-07-15 来源: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

(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  张炜

6月30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的第十三届“绿色发展 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发表真知灼见。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司长张炜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具有巨大的碳汇能力,持续增加森林“碳库”储量和碳汇增量,已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举措。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估,森林每年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量的2/3。此外,林业碳汇具有成本低、效益好、潜力大等优势,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是基于自然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的最佳选择。

“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张炜介绍,我国已实现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森林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碳储量和碳汇量显著提升。根据专家测算,2020年中国林草碳储量位居世界前列,年碳汇量达12亿吨二氧化碳以上,位居世界首位。

进一步挖掘森林固碳潜力,充分发挥森林“碳库”的“压舱石”作用是林草部门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对此,张炜分享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科学推进国土绿化,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围绕森林固碳增汇减排,需要持续扩大森林面积,增加碳库容量。通过科学开展造林绿化,做到精准扩库增容;此外,要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提高碳库增量。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倡导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持续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和碳库增量。通过严格保护森林资源,稳定碳库存量。森林具有源汇双重作用,在千方百计增加碳库增量的同时,也要加强森林保护,防止森林碳库损失和碳逆转。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延长林产品储碳周期。要广泛树立森林永续利用理念,实行森林利用与保护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和碳汇功能。通过采取更灵活的采伐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林产品高效利用机制、推行木竹替代和生物质能源策略的方式,发挥森林最经济高效的吸碳功能,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和储碳时间,更好发挥木竹产品的碳库功能。

三是探索建立碳汇补偿机制,增加森林碳库收益。林草部门需要研究建立基于森林碳汇价值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四个”精准补偿:将碳汇补偿项目落地上图,做到补偿对象精准到位;采取科学有效的调查测定方法,做到碳汇补偿数据精准;科学确定碳汇补偿价格,做到碳汇补偿价格精准;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由国家、地方或跨区域出资补偿碳汇的机制和政策,确保碳汇补偿出资政策精准。

四是研究推进碳汇交易试点,多元化实现森林碳汇价值。通过建立健全林草碳汇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抵消机制、创新碳汇市场化补偿途径和机制、鼓励地方探索碳汇价值多元化、市场化补偿试点、研究探索通过森林碳汇债券、期货等资本市场融资机制与模式创新,完善林草碳汇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和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林草碳汇自愿减排交易平台,拓展森林碳汇项目开发融资渠道。

 

相关信息